「沙門不敬王者論」:修訂間差異

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
Symane談詑 | 貢獻
無編輯摘要
Symane談詑 | 貢獻
無編輯摘要
第37行:
{{Collapse bottom}}
 
『'''形盡神不滅五'''』
{{Collapse top}}
問曰。論旨以化盡為至極。故造極者必違化而求宗。求宗不由於順化。是以引歷代君王。使同之佛教。令禮極之至。以權居統。此雅論之所托。自必於大通者也。求之實當。理則不然。何者。夫稟氣極於一生。生盡則消液而同無。神雖妙物。故是陰陽之所化耳。既化而為生。又化而為死。既聚而為始。又散而為終。因此而推。固知神形俱化。原無異統精粗一氣。始終同宅。宅全則氣聚而有靈。宅毀則氣散而照滅。散則反所受於天本。滅則復歸於無物反覆終窮皆自然之數耳。
 
孰為之哉。若令本異則異氣數合。合則同化。亦為神之處形。猶火之在木。其生必存。其毀必滅。形離則神散而罔寄。木朽則火寂而靡托。理之然矣假使同異之分昧而難明。有無之說必存乎聚散。聚散氣變之總名。萬化之生滅。故莊子曰。人之生氣之聚。聚則為生。散則為死。若死生為彼徒苦。吾又何患。古之善言道者。必有以得之。若果然耶。至理極於一生。生盡不化義可尋也。答曰。夫神者何耶。精極而為靈者也德。精極則非卦象之所圖。故聖人以妙物而為言。雖有上智。猶不能定其體狀。窮其幽致。而炎者以常識生疑。多同自亂。其為誣也。亦已深矣。將欲言之。是乃言夫不可言。今於不可言之中。
 
復相與而依俙。神也者。圓應無生。妙盡無名。感物而動。假數而行。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滅。假數而非數。故數盡而不窮。有情則可以物感。有識則可以數求。數有精粗。故其性各異。智有明闇。故其照不同。推此而論。則知化以情感神以化傳。情為化之母。為情之根。情有會物之道。神有冥移之功。但悟徹者反本。惑理者逐物耳。古之論道者。亦未有所同。請引而明之。莊子發玄音於大宗曰大塊勞我以生。息我以死。又以生為人羈死為反真。此所謂知生為大患。以無生為反本者也。文子稱黃帝之言曰。形有靡而神不化。以不化乘化。
 
其變無窮。莊子亦云。特犯人之形。而猶喜若人之形。萬化而未始有極。此所謂知生不盡於一化。方逐物而不反者也。二子之論。雖未究其實。亦嘗傍宗而有聞焉。論者不尋無方生死之說。而惑聚散於一化。不思神道有妙物之靈而精粗同盡。不亦悲乎。火木之喻原自聖典。
 
失其流統。故幽興莫尋。微言遂淪於常教。令談者資之以成疑。向使時無悟宗之匠。則不知有先覺之明。冥傳之功。沒世靡聞。何者。夫情數相感。其化無端。因緣密構。潛相傳寫。自非達觀。孰識其變。
 
自非達觀。孰識其會。請為論者驗之以實。火之傳於薪。猶神之傳於形。火之傳異薪猶神之傳異形。前薪非後薪。則知指窮之術妙。前形非後形。則悟情數之感深。惑者見形朽於一生。便以謂神情俱喪。猶睹火窮於一木。謂終期都盡耳。此曲從養生之談。非遠尋其類者也。
 
就如來論。假令神形俱化。始自天本。愚智資生。同稟所受。問所受者。為受之於形耶。為受之於神耶。若受之於形。凡在有形。皆化而為神矣。若受之於神。是以神傳神。則丹朱與帝堯齊聖。重華與瞽■等靈。其可然乎。其可然乎。如其不可。固知冥緣之構。著於在昔。
 
明闇之分。定於形初。雖靈均善運猶不能變性之自然。況降茲已還乎。驗之以理。則微言而有微。效之以事。可無惑於大道。
 
論成後。有退居之賓。步朗月而宵遊。相與共集法堂。因而問曰。敬尋雅論。大歸可見。殆無所間。一日試重研究。蓋所未盡。亦少許處耳。意以為沙門德式。是變俗之殊制。道家之名器。施於君視。固宜略於形敬。今所疑者。謂甫創難就之業。遠期化表之功。潛澤無現法之效。來報玄而未應。乃今王公獻供。信士屈體。得無坐受其德。陷乎早計之累。虛沾其惠。貽夫素餐之譏耶。主人良久乃應曰。請為諸賢近取其類。有人於此。奉宣時命。遠通殊方。九譯之俗。問。王者以當資以■。錫以轝服不。答曰然。主人曰。類可尋矣。夫稱沙門者何耶。謂其發蒙俗之幽暋。啟化表之玄路。方將以兼忘之道與天下同往。使希高者挹其遺風。漱流者味其餘津。若然雖大業未就。觀其超步之跡。所悟固已弘矣。然則運通之功。資存之益。尚未酬其始誓之心。況答三業之勞乎。又斯人者。形雖有待。情無近寄。視夫四事之供。若蟭蚊之過乎其前者耳。濡沫之惠復焉足語哉。眾賓於是始悟冥塗以開轍為功。息心以凈畢為道。乃欣然怡襟。詠言而退。晉元興三年歲次閼逢。於時天子蒙塵。人百其憂。凡我同志。僉懷綴旒之嘆。
 
故因述斯論焉。
{{Collapse bottom}}
 
==參考資料==
*《江西通志》,許懷林,江西高校出版社,1993年
[[Category:佛教]]
[[Category:江西嗰文學]]